公主高兴地想:如果早知道作一作,就能让大哥晚两天安排秦景,她早就作了。
她开开心心地答应下来,把刘既明弄得莫名其妙。秦景那么急着入伍,都找他好几次了,这次因为公主的作给推晚,秦景不找公主?公主高兴什么劲儿?
秦景还真的没找公主。
他从旁人口中听说后,心里就有了数。他家公主哪天不作一作,他都不自在呢。
这一留,就一直留到了十月份。公主这是自暴自弃了,反正今年秦景肯定娶不了她。反正秦景都要离开她了,她再不去照娘的吩咐参加各种宴席,她整天就围着秦景转。
平王妃也听说了刘既明对秦景的安排,皱了皱眉,也没说什么。她对秦景一堆意见,身份配不上女儿也就罢了,也从来没见秦景努力过。她只见到秦景疼公主,却没见过秦景争取过什么,这样的人,她怕只是甜言蜜语哄公主上位,怎么敢放心把公主交给这样的人?
现在秦景肯做点什么,平王妃也就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
如果不是两人地位实在差的太远,平王妃也不想惹女儿伤心。
秦景作为一个侍卫,现在的水平就够了。可他如果想做驸马,不需要应酬吗?不需要为公主多做点事吗?
平王妃确实更看重秦景的身份地位,个人能力,至于秦景和公主的感情,平王妃不太信这种小儿女的玩意儿:感情都是可以培养的,真真假假当局者迷旁观者也未必清。一个丈夫最重要的是有能力地位,护住自己的妻子。感情?总会有的。
可有件事,打破了平王妃这种想法。
十月份,她收到从前方军队中送来的一封信,就再也坐不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是存稿,至于明天晚上更不更……看手术如何,这是天意。
第80章 王妃离别(下)
主屋里十八盏青铜莲花灯齐亮,照得屋如白昼。平王妃让所有人下去,自己在屋中独坐了一宿。第二天,平王妃就让人去请刘既明。
也不知道平王妃跟刘既明吩咐了什么,反正在两人谈过话后,平王妃就让人收拾行李,决定离开平州,前往前方军队中,分明是要去找平王。
两个女儿被平王妃的架势弄得紧张,“爹受了重伤了?为什么娘要亲自去?”
“他很好,没受伤,”一夜未眠,平王妃面容苍白,疲累之色纵是再浓的妆,也遮掩不住,“出了一点小事,我要亲自去看看。你们两个听你大嫂的话,在我回来前,不要给我胡闹。”
公主看去,平王妃撑着额角,叮嘱奶嬷嬷念单子对东西。冷艳倨傲的平王妃,不知道什么时候,眼底有了鱼尾纹,深深浅浅,而她却从来没注意到。
公主拉着小郡主的手,高乖乖告别了平王妃,不让娘为她们两个头疼。不过一出屋子,两个小姑娘本性就暴露了。
小郡主切声,“娘是看了封什么信啊?她那么淡定的人,居然有坐不住的时候?爹是给她惹了什么大麻烦啊?”
公主吩咐秦景,“你想办法,把给我娘的那封信偷出来。”
秦景的武功没问题,能力也没问题。他做影卫的时候,这种事没少帮陈昭干过。但是吧,哪一次干,不需要踩点,了解具体情况?现在公主会给他时间去了解吗?
“属下对王妃的物种摆设和日常习惯不熟悉。”
小郡主立刻道,“让季章和你一起去!他熟悉!你们两个一起,总能把信偷出来吧?”
秦景没说话,季章不想说话:他们两个一起行动,都取不出一封信的话,这侍卫也白当了。
当晚,平王妃驱动马车出城,小郡主和姐姐一起趴在姐姐的地盘,看偷来的信。信不是平王写的,而是来自一个她们两人没听过的名字。想来,这人应该是平王妃安排过去的人。
这人写信说,前方战事一切顺利,新皇怯懦迂腐,重文轻武,又连续败仗,引得诸人不满,而自家王爷知人善用,广招人才,又不忘深入民间美化自己的形象,现在百姓们的天平正在逐渐向平王这边倾。
这个人乐观道,大约明后年,只要平王一直保持现在的劲头,不要突然犯抽,大半江山都会落入平王手中。至于平王会不会突然犯抽,这就需要平王妃多加关注了。
可是虽然战事顺利,却出了一些小问题。写信的这个人前思后想,觉得放任不管,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威胁到平王妃。他受平王妃的恩惠,自然要以平王妃的利益为重云云……
这些废话写了两页纸,公主和小郡主都看得无聊,到最后一页,才写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平王一路北上,打到了戎州。戎州是一处大州,并不比平州小多少。地理位置既特殊又重要,易守不易攻。平王都严正以待,做好牺牲军马的准备了,当地知州却开城门相迎,热情无比地向平王投降,表示折服于平王的威望,愿意携带一州人士投靠平王。事情到这里也正常,谁知接下来会发展得让人目瞪口呆。
宴席上,这位知州大人向平王推荐了自己的女儿,言辞间有送给平王的意思。平王向来不爱美色,自然拒绝。不过这位知州话里话外,有如果平王接受了自己女儿,一州的军队任由平王调动,而且他还会写信,联系自己的熟人,说服他们一起向平王投诚。这位知州的熟人,最次都是县令一层次的。如果可以不战而降,平王不知道要省多少兵力。
平王这个特别喜欢做皇帝的人,就开始动摇了。
见平王有动摇之心,这位知州说得更起劲了,跟平王阐明其中好处。
他还把自己的女儿叫过来,美其名曰跟平王介绍介绍戎州的风土人情。这位知州大人的女儿,那也是个琴棋书画样样通的才女,才十八九岁,看到平王,一张瓜子脸飞红一片,媚眼横生。
有美人作陪,有州郡相送,平王高兴得简直想仰天长笑了。
写信的人认为男子三妻四妾,本也没什么,若单单是这样,他还懒得写信专门说这件事呢。他虽然是平王妃的心,但他也是男子,他就认为平王府的情况太不正常。哪有平王妃连生两个女儿,多年未孕的情况下,平王身边一个妾室都没有的道理?平王膝下都没有个真正的嫡子!
往长远说,若平王真做了皇帝,百年之后,这江山是要传给谁啊?
平王妃当年生女时落了病根,这么多年肚子再也没动静过,能指望她再生个儿子吗?
平王膝下,就只有一个刘既明。谁看了,都觉得太少。
如果这位知州只是送女儿给平王做妾,写信的人认为是应该的,平王妃若不满意,他说不定还会劝王妃呢。但是,坏就坏在这个知州有别的心思。
当这个人写信时,事情已经进展到这位知州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平王耳边念叨平王妃的坏话,还是那种有理有据的说服。比如平王妃不给王爷纳妾啊,比如平王妃身份尴尬啊,她是邺京名门之女,等平王入主邺京,平王妃是向着自己娘家,还是自己夫家啊?
纳不纳妾的,平王不在意。但平王妃的出身,确实是平王心里的一根刺。平王妃的出身太好,跟皇后一脉,大家族枝叶相缠,抱成一团,还真能对皇帝造成威胁。
在这时,知州又劝服了自己的小舅子向平王投降。他给自己的女儿铺桥,开始说想让女儿嫁给平王啦,和平王妃平分秋色啊。一脸为难道,“嫣儿当然不敢跟王妃的身份相比,所以不敢奢望正妃之位。王爷可以效仿商人之法,做个平妻来。若王爷同意了,小人还能为王爷弄来粮草……”
平王是真的心动了。
他确实不爱美人,但他爱江山!
平王妃收到这么一封信,如何还能坐得住?有人想对她取而代之,她丈夫是个多么容易不靠谱的人她心里有数,还真容易被人忽悠两句就点头。他们王府,什么时候下作到搞商人平妻那种玩意儿?她自请下堂都不允许王爷胡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