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景文帝人已老,雄心不再,大军战数月,粮草告急,刘堰手捧战报,静思良久,当朝议和亲之事,欲遣大将军郑中谨回京。
自郑中谨离京,刘治便没了那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性子,成日里早朝告假,郑家诬告梅大将军一案也随着郑中谨带兵上前线而暂且搁置,郑伯克在大牢里很是受照顾,除了吃住差些,所求倒也有所应。
原刘治这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叫太子放心,也叫皇帝放心,可偏偏刘堰要动郑中谨的粮草,刘治听探子说完,直接唤来李自与,秘密召集他在京城中留下的心腹夜间相见。
求和圣旨还未来得及发出,景文帝便在养心殿中昏迷,皇宫上下一片恍然,御医跪到了养心殿外,太子殿下更是神色匆忙,面色焦急,在景文帝榻前伺疾,孝顺极了,让一众大臣啧啧称赞,景文帝年老多病,这一病便昏睡了许久,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联名上书请太子监朝,太子假意推脱两声便应了。
太子监朝第一天,刘治便上书请太子允准批复北境粮草支援,以解北境之危,刘业端坐在龙椅之下,斜眼瞥了刘治一眼,未说允也未不允,在旁人看来,是当众拂了刘治面子。
散朝后,刘业命刘治去东宫候着,说有事与他商议,刘治未用早膳,在东宫等到了掌灯时刘业才慢慢过来,此时刘治已饿的前胸贴后背,见到刘业过来,不得不打起精神行礼。
“四弟久等了。”刘业似笑非笑,路过他,走上了主位掀开衣摆坐下。
“应该的,”刘治面无表情,刘业未叫他坐,他便站在刘业的下首,脊背挺得笔直,只看起来有些疲惫。
“本宫唤四弟来是想与四弟商议北境粮草一事,”刘业道:“本宫这几日听闻户部来报,今年国库空虚,实在是供养不起北境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北境连年战事,本宫瞧着也没见羌人打进来,想来此次也不过同往年一般,本宫以为父皇病前未写完的旨意甚好,如今国库空虚,便着皇室公主前去和亲,平息一下羌人王族之怒,也免得两国边境不太平,更何况……”刘业一副为刘治着想的模样:“郑中谨是四弟心中挂念之人,和亲平了战事,郑大将军归京,也好成全了你们不是?待郑将军归京,本宫便亲自下旨将他赐给四弟如何?如今郑家势弱,想来伯克公也该是欢喜的。”
刘业说完便做好了准备瞧见自己那个疯痴的弟弟愤怒的模样,可刘治叫他失望了,他只是微微掀了掀眼皮,静静的看着刘业。
这过河拆桥的行径与刘堰一般无二,刘治心生厌恶。
刘治拱手:“弟弟以为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弟弟还有事,便先告辞。”
刘业冷哼一声,挥手让他去了。
是夜,刘治出了宫门,昏睡半月的景文帝忽然清醒,又有亲近之人将近日发生的事情尽数告知了他,景文帝听闻太子监朝一事心中咯噔一下,悄悄连夜召了信任的御医前来问及自己此次病情。
御医叩头,抖着身子说:“圣上并未无故体弱,而是被人长年累月下了损害自身元气的毒物,这才一着不慎,陡然病起。”
刘堰听完大怒,下令不可将自己清醒之事外泄,一夜修养,景文帝精神好了大半,第二日太子监朝时景文帝突然从帘后面走进了群臣面前。
景文帝忽然苏醒,刘业乍然所见,脸上惊恐震惊之神色忘了掩饰,景文帝冷哼一声,厉声命人将太子拿下,身旁伺候的苏意将手中太子谋害圣上的证据扔在太子面前,满朝皆惊。
朝里乱了。
太子与皇后接连被废,景文帝亲政,待所有人都以为这下皇位非庸亲王莫属之时,景文帝又一道圣旨,立刚满三岁的十一皇子为太子,如此,朝野上下不满之语不绝。
刘治冷眼看这场闹剧,摆出了一副敬而远之的态度,像是真的对皇位无意一般,而是私下里去信梁城,命人筹集粮草送与北境。
粮草和着刘治亲手所书一份密信送到了郑中谨手上,信乃刘治亲书,告郑中谨好好守住北境,粮草军饷一事无需担忧,只要庸亲王在一日,北境大军便无后顾之忧。郑中谨细细读完信,心里熨帖,自京城一别,他与刘治再不相见,来了北境之后他也写了几封信去,却不见刘治回一封,如今收到刘治亲手所书,郑中谨仔细将信叠了,贴身放好。
此后不久,废太子兵变,带兵闯入了皇城。
京城大乱,刘治端坐在自己的庸亲王府中,听着外头喊打喊杀的声音尚有几分闲心饮茶。
李自与走过来,躬身为刘治添茶:“殿下,王府已经被废太子的军队围住了,城里的其他大臣也都如此,其余的两千人精锐跟着废太子进宫去了。”
刘治低低嗯了一声,起身:“时辰到了,走吧。”
天启二十六年,废太子刘业起兵谋反,带着私养的三万士兵封了京城,一路杀到了养心殿,亲自将刀架在了景文帝的脖子上。
刘堰看到感受到紧贴着脖子冰凉刀刃,目光惊恐,厉声叫道:“逆子!你这是谋反!谋反!”
“是又怎么样!”刘业阴狠大笑:“是你个老东西先废了我的!你当了几十年的皇帝,我不过是想快一点取代你,我有什么错?!我占嫡占长,皇位早晚都是我的,我只不过是想快一点拿到手罢了!”
刘堰颤着手指着刘业:“你!你妄图弑父!就算得了天下!又怎么能坐得稳!天下人都会指着你的脊梁骨骂!”
“我只要比你坐得稳就行了,父皇,”刘业的手用力,刀刃嵌进刘堰松垮的脖颈,带出几丝血来:“你瞧瞧你,明知道自己已经当不了几年皇帝了,却还立一个三岁稚儿为太子!父皇你这不是拿刘家的基业开玩笑吗?要是到了地下,父皇你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你……逆子!逆子!”刘业面红耳赤,喘着粗气,许是被刘业说中心中所想,也觉得几分羞愧。
“哈哈哈,说不出话了是不是?!”刘业目露疯狂:“是你逼我的,父皇,是你逼我的,你总说我们相像,为了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你不是就欣赏儿子的这一点吗?儿子做的难道不好吗?不然你怎么会废了我之后不立老四为太子?因为他和你不一样,他和臻妃太像了,他重情,臻妃娘娘为了你,舍弃母家上百条人命,他为了护住郑中谨也愿意付出一切,这倒方便我了,不然我还真没信心和老四斗。”
“是吗?”刘治从殿外走进来,身后跟着一队精锐士兵,他身上带了风雪的寒凉,不急不缓开口:“原来太子殿下的心里,弟弟竟担得起如此评价。”
“老四救朕!”
“你怎么进来的!来人!来人!”
刘堰与刘业见刘治从容不迫的走进来,一个惊喜,一个惊恐,刘堰见到刘治心中大喜,觉得自己得救了,而刘业却慌乱极了,他喊了好几遍,发现门口没有一个人进来,刘业死死的盯着刘治:“本宫的人呢!你干了什么!”
“太子殿下,你私养的这几万军队有大半都是当年梅家残余是与不是?”刘治开口解惑:“梅家军,认主。”
刘业手一松,知道大势已去,长剑落地,颓然倒地:“所以这一切都是你计划好了的?”
刘治笑着点头。
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剑不见了,刘堰松了一口气,连滚带爬的走到刘治身边:“好儿子,好儿子,朕错了,朕这就立你为太子……”
刘治冷眼看着狼狈不已的父皇,伸手推开他,推完后拿出手绢细细擦拭手指,像是摸到了什么不洁的东西一般。
“刘治,你!”刘堰横眉冷对,指着刘治骂:“你这是不敬!”
“若是你们识趣,老老实实交出中谨要的粮草,本王也不会在现下边境不稳之时陪你们玩,可你们一个个的,都太急了,”刘治不屑,嗤笑出声:“皇位?本王从来不稀罕,只有你们跟个宝似的争来抢去,为了这个位置,你们不仁不义,杀尽至亲。”刘治话音落,李自与一挥手,跟来的兵士上前将刘堰刘业二人捆了。
刘堰还在骂骂咧咧,刘业却偃旗息鼓,一副认命了的模样。
“父皇,省点力气吧,”刘治轻笑:“本王怕你现在骂累了,待会到了我外公一家面前就没有力气求饶了。”
“朕为何要跟罪臣认错!刘治!你给朕放开!”刘堰扯着嗓子大喊:“丞相呢!护卫呢!都死哪去了!快来护驾!快来护驾!”
“嘘,”刘治食指搭在唇边:“别吵了,父皇,过了今夜,你们就都是个死人了,太子逼宫弑父,儿臣带军进宫清君侧却来晚一步的消息便会传遍大启,儿臣则会在办完父皇的丧事之后择日登基,然后送父皇到外公、母妃的坟前赎罪。”
刘堰听完目眦欲裂:“你敢!刘治,我告诉你!没有看到朕的尸体,大臣们不会信的!他们不会信的!你坐不上那个位置!你和刘业一样!坐不上!”
“谁反对杀了就是,这天下少的是当官的吗?”刘治浑不在意,捏了捏眉心,似是觉得累了:“杀了一批,换一批便是,本王要看看,这天下是百官的,还是刘家的。”
“你会毁了刘家基业!毁了祖宗基业!你这个逆子!”
“父皇,你说对了,”刘治愉悦的笑了起来:“本王此次回京,就是来毁了刘家。”
“疯子……”一旁沉默不语的刘业抬起头,瞳孔里反射出惧意:“你就是个疯子。”
天启二十六年,废太子逼宫,庸亲王清君侧,却来晚一步,混乱间废太子杀死景文帝,举国悲痛,次年元宵节过后,庸亲王登基为帝,史称景元帝。
景元帝登基之前,朝中大臣不见皇帝遗体,右御史台当众提出质疑,怒斥刘治与刘业一般,恐怕也是个弑父夺位的不孝子,不配登基为皇,只他话还未说完,人头已经落地。
自那之后,朝中但凡有反景元帝的声音出现,下场便如同右御史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