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是要做大事的,眼界要放长远一些,不可为一人而误大局。日后你会遇到无数豪杰,天下间更有万千好男儿等着为新君效力,你要做的是把这些人掌握在手中,让天下英雄为我所用,而不是被他们掌握,明白了没有?”
李世民心知,自己此时理应说一句明白,以示自己对父亲的孝敬与服从。然则想着徐乐的英姿以及为李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这句话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只不过那些希望父亲为徐乐安危考量,不要急着称帝的谏言,自然也没法出唇。
李渊轻轻一挥手:“你征战关中受尽鞍马之苦,为父心中有数。看看你的样子,比起在家中时清减了许多,此番回来,正该好好歇息一番。人马且扎在城外,免得吓坏了城中这些鼠辈。你便好生歇息,等为父登基大典完毕,再与你封赏。”
这番布置既是慈父体恤爱子,却也是对李世民的警告。如果在李渊登基大典完成前,他再和李嫣一起胡闹试图拖延李渊登基的日期,这兵权是否能拿回,便在两可之间。对于父亲心思,李世民如何不晓,然则又无可奈何。他可以选择抗争到底,但是也知道这样做毫无意义。终究是三军之主,不至于如李嫣一般任性,徒劳无功之事便不会去做。是以李世民并未再开口说些什么,沉吟许久也只是说了一句:“多谢大人,孩儿自有分寸,绝不会误了大事。”
被李嫣视为最大助力的李世民突然退缩,再加上嫂子长孙音的约束,李嫣也难以掀动风波。城外玄甲骑将士大多不知李渊登基的危害,少数人纵然能感觉出其中不妥之处,却也是孤掌难鸣不足以阻碍大局,空有一身勇力的武人,在这等天下大势面前,终究是难以有所作为。
五日后,唐国公李渊于大兴宫中受禅登基为帝,改国号为唐,年号为武德。朝中文臣武将皆有封赏,徐乐本人不在城中,由李世民代叙其功,得封为左翊卫大将军,李渊更是于百官面前三次提及徐乐姓名,称其为李家千里驹,有大唐一日便保徐家富贵一朝,如违此誓天不负地不载!
之前被尊为皇帝的代王杨侑,则改封酅国公,幽禁于长安。
虽然在此之前,亦有反军自立为王,然则不拘声势名望,并无一人能与李渊相提并论。大江南北无数名门世家相信以唐代隋乃是天命,纷纷向李渊称臣示好。而李渊于长安登基,正式与大隋一刀两断的消息,也如同生了双翼一般,在极短时间内传遍大江南北。
第六百八十一章 屠龙(四十六)
琴声阵阵,悠扬悦耳如同小桥流水又似清风拂过,犹如天籁之音。令人心神舒畅如沐春风。
只不过对徐乐而言,这等靡靡之音远不如金鼓战歌来得顺耳。在他看来,这等琴声就不该出现于乱世,即便有也和自己这等武人没什么关系。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日也会乖乖坐好身形,如同南方那些高门纨绔一般听琴赏曲。
他此刻所在的地方,乃是与杨广初见时的迷楼。在他对面弹琴的,则是那位足以称为红颜祸水的杨广次女,大隋朝那位尚无封号的公主。在他一旁,则是一身盛装的小狼女步离。除了这三人以外,房间内再无旁人。
这三人不管身份地位还是性情,都不该凑在一起。如今不但同居一室相安无事,更是弹琴听曲为乐,若是为李世民所知,只怕也要目瞪口呆甚至怀疑徐乐是不是中了什么妖术被人迷了心智,否则又怎会如此?
房间里的情景,说来也透着几分诡异。之前那些屏风已经撤去大半,取而代之的则是十几只青铜香炉。炉中香烟袅袅,让整个书房变得如同百姓传说中的仙境,更是充斥着某种古怪的香气。
这种香气徐乐并不陌生,在李渊住所以及大兴宫宫殿内都曾闻到过,想来是这些贵人权宦身份相若,钟爱之物也有相似之处不足为怪。这种香料的气味于徐乐而言过于甜腻并不为自己所喜,反倒是沙场上那种混合着血腥、焦臭以及泥土芬芳的味道更对他脾性。然则今日他必须承认,这等琴乐配上这甜腻香料,竟然有非凡功效。
不但香料气味不像往日那般刺鼻,给自己的感觉也大为不同。饶是自己不谙音律,也觉得周身舒泰心清气爽,心中杀伐之意大为削减。甚至在某些时候,徐乐会产生某种幻觉。自己并非置身于江都城内迷楼之中,而是回到了少年时的徐家闾。
彼时阿爷并未去世,身体犹自健壮,一边经营着小小村落一边教导着自己本领。春末夏初时节,便是苦寒边地也会变得温暖,习武以毕的祖孙二人坐在围墙上,一边沐浴着温暖宜人的微风,一边看着天边落日如火彤云,于这一时三刻之间,世间纷乱人间愁苦乃至风刀霜剑于自己并无妨害。对于乱世中挣扎乞活的祖孙两人来说,这已是莫大的享受。
自从走出神武之后,这等日子便再没有过,徐乐也只在梦境中才能重温这温馨情景。没想到在琴声与香气的配合下,自己居然又找到当日那等感觉。
不过很快徐乐就意识到这种周身暖洋洋心中一片温馨的感觉并不对劲,自己已经不再是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