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华 第136节(4/4)
大豪引楚公入座。
那楚公也不客气,昂然上座,环顾诸人,但笑不语。
每人都是满肚子的心思,在座之人,都是城中薄有身家之人。虽然在世家看来,都是家世低微到泥里去,不会用正眼瞥一眼。但是这些人物,还是想在这乱世当中找一个出路,至少保住家中一两代人博出来的这点产业。
今日饮宴,其实就是为了商议应变之事。不然怎么会花了大价钱,托了人情,请这位楚公到来打探内情?
但这楚公不开口,大家也不好动问什么。最后还是那大豪开口问道:“郡公现今,到底是个什么盘算?”
第二百九十六章 南下(五)
今日大家齐集,又千辛万苦的将这位楚公请来,还不就是等的这一句话?
在这个时代,官吏还有一份崖岸自高,但入宦门,要不就为世家门下走狗,要不就与同是为官吏之人交游。远没有后世官商一体那种打成一片的亲密,各个阶层之间的分野,清楚而明白。
今日宴饮主人,是当年那位传奇的张四郎去后,把持马邑郡马匹交易的出名大豪,马邑郡都称为马王爷杜三爷。论起家当,只怕有数十万贯之多,在马邑郡,在雁门郡,在河东郡甚至关中之地,都有他的黑庄园——不是世家出身,没有官吏身份,黔首百姓要置业都有限制,超过上限,只能以黑庄园的名义存在。
如此家当,要请这位不过是郡府判司的小吏楚公来,也是花了好大价钱,下了多少水磨功夫,这才让他成行。哪怕晚至了一两个时辰,杜三爷也只能满脸赔笑,再不敢有任何不满。
杜三爷选择在这位楚公身上花本钱,也是有原因。这位楚公,原来也是唐国公门下,七拐八弯扯得上一点渊源,后来到这马邑郡出仕为吏。这次王仁恭才选了他来负责迎接李二郎入善阳之事。
原来这位楚公,在郡府之中,并不得重用,很有些郁郁寡欢。对王仁恭的忠心从来就不足够,怎么说他也是打上了唐国公世家烙印的人,王仁恭怎么会放心重用于他?更不必说,一个小小判司,也从来不会在王仁恭这等人物眼中。